技术文章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可调谐激光器的基本原理解析

可调谐激光器的基本原理解析

更新时间:2025-03-14

浏览次数:104

  可调谐激光器,作为现代激光技术的重要分支,其基本原理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可调谐激光器基本原理的详细解析:
  1.基于电流控制
  原理:通过改变激光器内不同位置的光纤光栅和相位控制部分的电流,使光纤光栅的相对折射率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光谱。再通过不同区域光纤光栅产生的不同光谱的叠加,进行特定波长的选择,从而产生需要的特定波长的激光。例如,采用SGDBR结构的可调谐激光器,其前布喇格光栅区、相位调整区和后布喇格光栅区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流来改变该区域的分子分布结构,从而改变布喇格光栅的周期特性,实现对特定波长激光的选择输出。
  2.基于温度控制
  原理:主要应用在DFB(分布反馈)结构中,通过调整激光腔内温度,改变材料的折射率和腔长,从而实现波长调谐。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折射率和物理尺寸,进而导致输出波长的变化。例如,对于InGaAsP DFB激光器,其波长调节可通过控制工作温度在-5℃到50℃之间变化来实现。模块内置有FP标准具和光功率检测,连续光输出的激光可被锁定在ITU规定的50GHz间隔的栅格上。
  3.基于机械控制
  原理:一般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完成波长的选择。例如,MEMs-DFB结构的可调谐激光器,主要包括DFB激光器阵列、可倾斜的MEMs镜片和其他控制与辅助部分。通过控制MEMs镜片旋转角度来对需要的特定波长进行选择,从而输出需要的特定波长的光。
  4.基于非线性效应
  原理: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如受激喇曼散射、光二倍频、光参量振荡等,实现波长的变换和调谐。这些非线性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激光的频率或波长,从而实现调谐的目的。
 

 

分享到